重庆登顶“消费第一城”背后的消博力量
山城初夏,比高温更早抵达的,是一组“热辣滚烫”的数据:2025年1-2月,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31.83亿元,首次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一。
对于这座以城市风貌走红、以工业立身的城市而言,这不仅是一项数字跃升,更是其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重庆为何能登顶?答案藏在这座城市的“气质”“格局”与“行动”中。
一、城市气质与消费精神的高度契合
消费的表象是交易,内核则是一种文化认同。重庆为“高黏性消费文化”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从百万年前的巫山人遗址,到巴渝文明的鼓角争鸣;从抗战陪都的烽火记忆,到现代都市的时尚活力,弦歌不绝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厚度,熔铸出争先、豪爽、鲜明、真实的城市性格。这种独特气质,恰与当代消费群体“追求体验、强调表达、注重共鸣”的消费心理高度契合。
因此,雾锁烟迷、轻轨穿楼、烟火江湖构成的奇观日常,才能化为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心底最鲜活又隽永的记忆。近期,“甲亢哥”来到重庆,瞬间引爆全网;“荣昌卤鹅哥”圈粉世界,也再次验证了重庆在流量时代的文化渗透力与情绪共振力。
二、区位优势与通道红利双重赋能
如果说山水人文浸润出极具辨识度的重庆“消费味”,那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则让重庆消费之路延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向西,中欧班列穿越广袤的欧亚大陆;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直达东盟腹地;向东,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中部地区和长三角。“通陆联海、内外贯通”的消费通道网络,让西部更多高品质的消费产品“走出去”,也吸引全球消费精品“走进来”。
三、政策设计与落地实践的精准推进
围绕积极助推消费提质扩容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重庆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打出一套“组合拳”。2024年1月,重庆发布《支持首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4月底,印发《重庆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5月印发《“爱尚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8月在全国率先推出落地政策措施……
一个个政策亮点,转化为实打实的市场沸点,成效背后是政府在消费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四、消博舞台与世界机遇的同步铺陈
全球消费市场加速重构下,消费业的高质量发展,呼吁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在长江之畔,重庆搭建起联通世界的舞台,铺展开一方可感可触的消费场域,回应着全球消费对“风月同天”的关切。
6月13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重庆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重庆国际消博会”)将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启。作为西部首个国际消费品综合展会,经过前两届的探索实践,重庆国际消博会已成为全球消费精品“首发首秀”的超级窗口和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消博会在展会规格、供需匹配、展陈创新等方面再度升级,力求为全球客商呈现:
百花齐放的新图景:本届消博会将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消费企业携10000余件消费精品参展,主会场中设有七大主题展区,聚焦国际精品、国货潮品、智能生活、绿色消费、文娱旅游等消费新热点和新增长点,构成一幅层次丰富、趋势鲜明的全球消费图景。
解题破题的新方案:本届消博会通过开展企业推介、供需对接、资源撮合等系列活动,助力企业在互学互鉴中,应变局、育新机,实现自身的迭代升级;在紧密合作中,开新局、拓新域,加速产品的全球化布局。
有趣有料的新场景:本届消博会以更年轻的表达、更沉浸的设计,打造融静态展览、动态秀场与网红直播于一体的全域消费新生态,为参观者带来“即看即购即提”的消费新体验,更为品牌实现破圈传播提供流量支点。
从“消博流量”到“消费增量”,从“展示窗口”到“签约入口”,从“山水之间”到“世界之中”,在这场“国际范”和“重庆味”交融的消费盛宴中,无论企业或个体,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与机遇。(参展咨询:杨女士15025468326(微信同号))
此次的“登顶”并非偶然,而是人文之韵,通达之势,政策之力,消博之能的共振发力的结果。重庆讲述的,也不只是消费增长的故事,更是一份城市跃迁报告——敢为人先,热而不躁,进而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