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商品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国际市场上一定时期有代表性的价格,通常以国际市场上占绝大多数的商品的成交价格为国际市场价格,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有:竞争、垄断、经济发展周期、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商品的价格与非价格、战争、自然灾害等,按国际市场的价格形成状态可分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前者是由不受垄断等因素的干扰、由独立经营的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达成的价格;后者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它包括跨国公司为逃税等原因制订的调拨价格,垄断组织采取的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制订的价格和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应具备以下条件:(1)在国际贸易中心市场上经常形成的商业性的大宗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交易价格,或者在主要出口国形成的出口价格和主要进口国形成的进口价格。(2)可以用自由外汇支付的价格。(3)在国际贸易中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互不联系的商业合同价格,如在国际集散中心、国际交易所、著名的国际交易会和博览会,经常大量进出口的地区,买卖双方进行价格磋商时,一般都参照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如棉花的买卖,一般都参照纽约棉花交易所价格;谷物的买卖一般都参照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价格;有色金属的价格一般都参照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对于那些首次进入国际市场的新产品,或不能获得国际市场价格的商品,其成交价格一般由买卖双方商定,或参照类似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作价。
国际垄断价格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保证国际垄断利润的一种国际市场价格,包括向经济落后国家出售商品时规定的垄断高价和向他们购买商品时支付的垄断低价。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垄断,使这些发达国家的垄断组织能以垄断高价销售工业品,而以垄断低价收购农产品、矿产品和初级产品,通过不等价的剪刀差,攫取高额利润。当垄断组织在同局外交易时,它便采取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国际间采用垄断价格的条件是:某一部门相竞争的公司数量、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替代弹性的大小以及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等。在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剪刀差扩大中所受的损失,每年达2332美元。80年代初,制成品价格一再提高而初级产品价格一再被压低,使垄断组织得到更多的利润。
国际价格剪刀差是指在国际范围内,制成品与初级产品进行交换时的价格差距。表明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价格动态表现的剪刀差,即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用同样多的农产品换得的工业品减少,或交换同量的工业品要用更多的农产品。如果交换的差额的增加,则扩大剪刀差;反之,则缩小剪刀差。另一种是以价格背离价值程度来表现的剪刀差,即以价格低于价值的农产品,与价格高于价值的工业品进行交换,反映了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由于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占据统治地位,它们主要输出制成品,进口原料和初级产品,而落后国家主要输出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于是国际价格剪刀差就表明为工业制成品价格高于价值而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于价值,使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