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猜测到2020年,中国产业增加值占全球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要从2000年的5.72%增长到10%以上;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出口的比例,要从2000年的5.22%增长到10%以上。到那时,中国还要有一批强盛的机电制造业团体,形成若干个有特色、有国际着名度的机电制造业集中地。但是现在中国企业面临挑战与压力,要重视国际市场的差距。
技术
目前,跨国机电企业的设计能力和水平以及加工手段都高于我们,他们都有超前的设计贮备,而我们既缺资金又缺技术。
品牌
已进入中国的国外机电企业,在国际上都是享有盛名的跨国公司,他们有良好信誉度,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而中国企业对语言、市场的认识程度较高,对文化的需求也相对了解,因此建立自己品牌的可能性更高。
服务
国外机电制造商以所在国的法律为绳尺,决不搞承诺竞赛,服务上十分规范,非但不贴钱,而且有获利能力,用经济手段促进他们服务水准的进步。
资金
目前我国机电制造商很难融到资金,即使能融到资金,规模也非常有限。有的甚至负债经营,要想贴近市场,也匮乏改造能力,产品都在统一个层面上。因此企业发展难题重重,往往迫于无奈,陷入价格战。
规模
美国的机电工具市场有40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如美国施耐宝公司,是S﹠P500强企业之一。产品包括手动及动力工具,汽车诊断及修理设备,诊断技术及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及其他贸易领域。
战略策划
世界一流公司的产品,往往给人一种非常清楚的印象。我们不少机电企业战略多元化,同时存在着过度竞争,众多的海内厂商和品牌主业不凸起,核心竞争力差。因此,出产企业要专业,要成为产品种别的领导者。中国企业目前规模较小,不应急于做的面面俱到,而是应先把一类产品做的最好。
营销治理
中国机电经营治理模式有待立异,治理经验,治理手段,治理人才都面对挑战;市场的治理,价格的治理,促销的治理都在一个中等或中上等水平。
渠道
中国市场本身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外国企业到中国来出产,他们更为看重的是中国市场。中国机电制造商大部门以海内市场为主。但是海内市场正在变革之中,传统的大贸易经联会、贸联会、华联系统和交电系统都是没有经济关系的联合体,资源铺张,企业的营销本钱高。中国机电出口额仅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拓展海外市场仅仅是开端,要走出去,缺乏跨国精英人才和商业经验。
机制
跨国公司都建立了现代企业轨制,产权明晰,而且可操纵。 我们传统的机电制造企业,即使已上市,但是还可能存在一种怪圈,就是运作规范的企业,也多多少少留存着传统治理机制下的痕迹和烙印,由于都是从传统机制下脱胎出来的。这样的机制和痕迹制约着竞争力的施展。
科学决议计划机制
不少国人都以为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市场,实在外国制造商很会用高薪骋请中国本土化人才,舍得花钱购买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通道和快速反应的决议计划管道,而中国机电对于市场的响应,往往滞后,我们往往在该决议计划的时候又缺乏了决断以至延误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