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上海日前电(记者桑彤 华晔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专家认为,PMI指数经过3月份短暂回升后,再次延续回落势头,反映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均出现趋缓迹象。 ——各分项指标整体呈小幅回落 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分项指标整体呈小幅回落态势。同上月相比,从业人员指数持平,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有上升,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回落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总体看PMI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速仍有回调的可能,“特别是需求增长减慢导致库存调整,并引起经济增速下降的可能性增加。” “另一方面,宏观调控对于控制通胀效果也已显现。虽然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不过未来一两个月通胀压力有望越过峰值,压力逐渐趋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 在蔡进看来,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趋缓的“双缓趋势”将是二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重要因素是新订单显著回落 4月份PMI指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订单指数显著回落。数据显示,反映内需的新订单指数下降1.4个百分点至53.8%。一般来说,新订单指数在每年三四月份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但今年4月份不升反降,显示出需求的明显回落,且与居住出行密切相关的行业新订单回落尤为明显。 蔡进认为,内需反映后续经济增长需求和市场基础,即便剔除掉一些不合理需求,数据体现的内需回落幅度依然较大。这其中,高成本压力和偏紧的资金面是导致需求回落的重要原因,值得关注。 但从反映产需衔接状况的积压订单、产成品库存指数来看,二者均处在50%附近,说明当前产需衔接较好,社会需求既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又不至形成过多产品积压。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发展态势,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有利于保持市场平稳运行。 与此同时,反映外贸形势的进口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双双下降。其中,进口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来看,虽然新出口订单指数前四个月一直保持在50%以上,但与同期相比,明显降低。4月份的降幅又较大,显示出今后出口回升势头仍不稳定。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前期出口增速过高,回调属于合理范围,近期我国汇率变动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都是导致出口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的购进价格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下调,且4月份下降2.1个百分点,在各项指标中降幅最大,显示市场价格上涨势头呈现减缓迹象。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刘铁军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受日本地震的影响,在数月内上升空间有限,输入性通胀压力会有所缓解。 诸建芳则认为,原材料价格下降传导至国内可能有一定的时滞,二季度通胀压力还会高位运行。 ——企业效益下滑的风险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国家稳定物价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已经发挥作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这有利于减轻企业发展的外部压力。当企业收入增长难以提升时,如果商品价格再持续上涨,那么通胀就会损害工业企业毛利,进而导致利润增速下滑。 事实上,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的现象已进一步突出。4月反映成本和资金压力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2%和18.2%,为最近两年的最高值。可见双重压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风险明显。 这从刚刚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也有一定反映,但上下游企业利润明显分化。上游采掘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增速持续上升,黑色金属矿选行业利润虽有回落,但仍在高位。而中游原材料业中石油加工行业利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成本压力逐步放缓的形势下,原材料加工行业的通胀压力将放缓,成本挤压下降成为业内的共识。刘铁军说,若总需求能稳住,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未来产品需求和价格水平之间将寻求新的平衡点。 汇丰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为51.8%,与上月持平,但仍低于52.3%的长期平均值,同样显示出制造业生产扩张速度趋缓,投入成本涨速放缓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