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5329.4亿元。2月4日,2023年沈阳市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举行,沈阳高质量发展再获新动能!
此次备受瞩目的集中签约项目,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现代农业、文旅会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各领域,呈现出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优、项目质量高、资金来源广等更多亮点,将为沈阳产业发展实现强链、补链、延链,营造产业集聚效应,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投资规模大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大项目支撑
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沈阳市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推动形成沈阳高质量项目群。202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9.2亿美元,同比增长375.1%;引进到位内资1466.92亿元,同比增长16.4%;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14个,同比增长34.5%,全市招商引资金额实现全省第一。
2023年新年伊始,沈阳市首批494个大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5329.4亿元。签约项目充分体现了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优等特点,在全市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8个,包括铁西区远景智能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法库县新能源示范基地项目、大东区智能网联创新产业基地项目、浑南区科技城综合开发项目、沈北新区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项目、于洪区国际陆港起步区开发项目、苏家屯区中能建合作项目等。
如投资200亿元的远景智能电池产业基地项目,将在铁西经开区投资建设智能电池产业基地、零碳产业园及配套新能源电站、独立储能电站、能源数字化等项目,通过风光电、储能以及下游产业相结合的一体化融合方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与沈阳经济发展相结合。
投资100亿元的沈阳国际陆港起步区开发项目,将依托中欧班列(沈阳)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沈阳国际陆港,起步区内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及基础配套设施等。主要建设食品产业链物流、食品类粗加工及新兴食品研发制造、食品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引进大型食品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项目建成后对沈阳市乃至全省畅通陆路大枢纽、物流大通道,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紧盯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深度谋划,一系列高质量大项目的引进,不断增强了沈阳市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强链、延链、补链 为优化产业结构注入新动能
今年首批集中签约的大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等多领域。其中全市8条重点产业链项目319个,占比64.6%。引进了一系列高质量大项目,补强延伸了产业链条,为沈阳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以汽车产业为例,此次集中签约了一批汽车及零部件项目,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产生集群效应,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伸长。如沈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项目、上海苏科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等,将依托沈阳现有汽车产业基础,强链、延链、补链,为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一股活力。此外,还引进了一批智能终端产业链配套项目,在补齐产业链条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做优产业生态,推动价值链不断向高端攀升。
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将进一步突出重点产业链招商,聚焦“5+3+7+5”产业链,特别是把全市重点推进的8条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摸清产业链建链、补链、稳链、强链的关键节点,推进靶向招商。明确产业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延伸产业链条、涵养产业生态,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主业明确、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新兴产业劲力十足
此次首批集中签约的大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及其细分领域。
如投资165亿元的智能网联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将主要围绕大东区榆林大街西,临近三环片区进行开发改造,建设无人驾驶封闭测试场、智能网联开放测试道路、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检验基地等。其中,无人驾驶封闭测试场建成后将提供共通的云端服务、通讯服务及开放的测试环境,为产业链中的研发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测试基础环境,为产业链中的测试服务企业提供快速的测试能力接入条件。
投资50亿元的知巢鸟总部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将打造以智能数字化仓配为核心,聚焦快消品产业,贸易加工、金融服务、数据服务全产业链、低碳环保等为一体的示范园区。将基于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实现全过程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全国领先的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一系列新兴产业类项目的集中签约,展现了沈阳优化产业结构的潜力,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来源:沈阳市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