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环节的大部分工作依旧要靠手工进行。如今,有些生产商打算结束这种状态。
看一眼你衣服上的标签。如果你身在美国,那么你的衣服很可能是在中国或是泰国制造,再运往美国。
Jonathan Zornow是创业公司Sewbo的老板兼唯一的员工。他打算以实际行动,通过将服装加工行业自动化,让外流的服装制造业逐渐回归本土。
给缝纫机喂食布料这项工作,目前还是由人工来完成。Zornow 设计了一个流程,让机械臂抓取经由特殊硬化处理的面料,喂给商用缝纫机。
其实在面料加工行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主角。
据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纺织品/服装研究员Cynthia Istook介绍,面料是先经由机械纺织,随后电脑控制的切割机会将纺织好的面料按需裁减。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服装部件,如正装衬衫的领子袖口,同样可以由机器制造。
但是,将这些面料缝合成整体这一工作,依旧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工人将面料放入缝纫机,并将缝合好的面料递送至流水线的下一环节。
在创立Sewbo之前,Zornow是个程序员,对高度自动化的机械项目十分着迷。他研究了一种水溶性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该材料通常用作3D打印的原料,同时也常见用于纺织业。
Zornow意识到,只要将软趴趴的布料浸入熔融态的高分子中,就能得到便于自动化生产的“硬质面料”。
在缝合前,先利用超声焊接技术将布料“拼接”在一起。缝合完成后,再将衣服成品浸入水中,洗去高分子“增强剂”。
完成这一流程,需要一款现货缝纫机和一只名为UR5的机械臂。该机械臂由通用机器(Universal Robots)打造,报价三万五千美金上下。UR5能够重复执行指定任务,设定过程很简单,只需手把手的教一回即可。
Zornow向我们展示了缝制一件T恤的流程。当然,UR5还能够学会不同的行为模式。
服装公司为了追求低成本会将工厂开设在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进步中心(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在2011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15大服装进口商,付给中国劳工的月平均薪资只有324.9美金(约合人民币2166.5元)。孟加拉国的廉价劳动力赚的更少,每月只有区区91.45美金(约合人民币609.8252元)。
相比较下,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美国本土的缝纫机操作工的平均月薪是1922美金(折合人民币12816.66元)。
目前,Zornow正在寻求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共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公司的目标是开设一条机器人生产线,每一只机器人各司其职,布料有专攻。
尽管Zornow表示,布料硬化溶剂可重复使用,但是Istook仍旧认为,此举会导致化学剂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再加上额外的耗时的生产环节,这一切会抵消掉自动化带来的成本和资源的优势。
Sewbo最大的卖点之一,莫过于厂家能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新的设计付诸量产。走传统流程的话,一款新的设计从制造到运输需耗时数月。Sewbo的这一优势,必将会为“快时尚”一词赋予全新的含义。
编辑:潇寒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