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的这个系统,目前国内技术是不成熟的,从国外引进的话,最便宜一套也要7万元左右。”9月9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大三学生陈飞龙与他的团队成员说出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正在研发设计旋转机械主动平衡控制系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项目,为国内制造业“省钱”!
大赛作品:已申请到国家多项专利
9月9日,第二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场总决赛在合肥工业大学拉开帷幕。经过网评成功进入现场决赛的124支队伍,正进行下一回合的角逐。其中,由合肥工业大学徐娟、毕翔两位老师指导,大三学生陈飞龙同学带队的团队,向评审老师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旋转机械主动平衡控制系统。
据陈飞龙介绍,由于他们的项目是实验室产品,目前还无法投入市场使用,但其中运用到的相关技术,已经申请到国家多项专利。从2009年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以来,已经经过了近7年的研发与改进。
“一旦我们研发的系统应用到机械制造业当中去,就可以为国内工业制造业省一大笔钱。”陈飞龙解释说,在旋转机械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影响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他们所做的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机械工作中的震动,对旋转机械进行实时智能控制。
以往,中国工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都是引进国外技术,而陈飞龙和他的队友们所做的研究,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控制系统的国产化。
项目“短板”:实验室产品难以展示
旋转机械主动平衡控制系统——这个名称听上去就足够生涩难懂,对于陈飞龙和他的队友们来说,攻克技术难关,他们很有信心和把握,然而,如何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将项目作品有效地展示给评审老师,确实是一个难题。
“因为我们的这个项目,都是在巨型实验台上去操作使用,要搬到赛场上,是不可能的。”陈飞龙说,他们只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大赛评审团。此外,用语言、文字、图片去展现看不见的技术,也需要团队花费心思去考虑。
“我们所做的项目,本身就处于一个关注度不高的领域,但是发展空间很大。”据介绍,该项目的优势是专业性强,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而该项目的劣势则是,这是一个很难让人看到、想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工业设备的技术研发,赛场展示方面确实是一块“短板”。
团队故事:2个多月坚守实验台
“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是住在新区的,而实验室却在老区。”在过去的2个多月里,团队成员们都十分努力,从早8点到晚10点,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而往返老区和新区之间还需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
一天24个小时,他们不在实验室,就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可以说,参与项目的5名同学,从早到晚都坚守在实验台前。
“对于这次的大赛,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陈飞龙表示,无论最后赛果如何,他们都会继续投入研究这个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