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徐州机械铁工业-世界机械网
欢迎来到世界机械网, 用户名: 密 码: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展会 企业 国际 科技 政策 外贸 资料 报关 退税 业内消息
业内消息  
民国时期徐州机械铁工业
【世界机械网】 时间:2015-06-24 来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页
民国时期,徐州机械铁工业由古老手工铁器锻造业逐渐发展而形成。民国初期,徐州的铁匠炉集中在鼓楼街一带,即现在的彭城1号附近,设有红炉,煅打锄头、铁锹、抓钩等家具和菜刀、铁勺等生活用具。此外,在南关英士街,即现在的建国西路,有旧式熔炉,铸造犁铧、犁面子、车川“穿”等工具。还有手工业铜器作坊和铜器铺,制造脸盆、铜勺、家具铜器等生活用品。随着贾汪煤矿的发展和陇海、津浦铁路的修建,近代机械设备的引进,蒸汽机、升降机、发电机和火车机车等设备的使用,贾汪煤矿建立了修配、翻砂、熟铁、机器等分厂,铁路建立了陇海机车厂和津浦机车厂,形成了淮海地区最早的综合性机械修造工厂。在城区,1921年新兴的熔铁翻砂铸造工厂出现,1925年机器铁工厂开始兴起。机械铁工厂的动力主要来自人工和畜力,直至1930年用上了柴油机,此后逐步改为电力,生产有了发展。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民族工业受到摧残,机械铁工厂有的被日军掠夺占用,有的被迫停业。1945年抗战胜利,铁工厂才有所恢复。

民国时期徐州机械铁工业发展缓慢,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几乎全是修配厂,没有固定的产品(个别工厂仿制弹花机、轧花机),机器设备主要是皮带车床、刨床、铣床,小厂1台车床,大点的厂2~3台车床、刨床、铣床。小厂3~5人,一般工厂20人左右,大厂100人左右。徐州最大的机器铁工业工厂是陇海铁路徐州铁路工厂,至徐州解放工人已近千人。

煤矿、铁路机械铁工厂的出现。徐州最早的机械铁工厂源于煤矿和铁路。1912年,袁世传接办贾汪煤矿公司,先后铺设贾汪至柳泉的铁路,购买小火车,添置锅炉、井下排水用排水泵6台,各井口都安装了英国产的蒸气绞车,有发电机两部。为确保煤矿公司机械设备的运转,他从唐山请来了机器匠,先后建立维修用的机器场、翻砂场、修理场,其中修理场有大小皮带车床4部,用以制配机器上的零部件。1913年前后,随着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通车,津浦机车厂和陇海机车厂先后在东关火车站和铜山火车站附近建立。陇海机车厂(后改为陇海铁路徐州铁路工厂)发展具有代表性,建厂初期,设备简陋,仅有镟床2部、钻床1部,工人80多人。每月可修货车一两辆,机工工人来自郑州、开封、信阳等地,有张明新、岳朝刚、耿振坏、李振匠等,主要从事锻打、车锉、铆焊一些小零活的作业及搬运等杂活,技术活由洋人包揽。1916年工人增至300人,至徐州沦陷时,由于日本人掠夺性的生产,工人增加了3倍。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派员接收陇海铁路徐州铁路工厂至解放前夕,每月可大修机车1台,客车3辆,货车7~8辆。1948年11月底,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来不及把工厂的机器设备运走,便运来数吨炸药,把机床连成一线,随着一声巨响,具有35年历史的机车厂化为一片瓦砾。


城区机械铁工厂的兴起。徐州市内的机械铁工厂起步较煤矿、铁路晚7至8年, 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型熔铁翻砂铸造业的兴起,市内改变了仅有传统铁器锻造的手工业没有机械铁工业的历史,城内开始建立新型机械铁工厂。1921年,河北交河人邓子澄在大马路(今宏达宾馆)开设益丰铸锅厂,为新型翻砂铸造业的开端。同年李荣波在南马路天桥开设义聚兴铸锅厂,天津人扬某在益丰铸锅厂北开设同益公铸锅厂,3家工厂工人均有30人左右。1925年,河北人高华丰在南马路天桥西路开设义聚昌铁工厂,这是市内第一家机械铁工厂。工厂设备有1台6尺皮带旧式车床,手摇钻和老虎钳,有工人10人,主要业务为修理面条机、织布机并制造轧棉机等。同年,宁波人徐仁根在北大马路南开设慎昌五金机器厂,设备有1台8尺皮带旧式车床,手摇钻和老虎钳,有工人10余人。同年,河北人杨麟生在北大马路中部开设德利顺白铁铺,也添置1台8尺皮带车床,工人不到10人。1929年起,义聚昌铁工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当年增加1台8尺皮带车床,工人增加至20人;1930年增添4尺车床1台,五尺龙门刨床1台,并改用柴油机为机器的动力,工人增到30多人,产品除轧花机外并制造织布机、弹花机;1935年,增加6尺和8尺皮带车床各1台、皮带钻床3台,工人增至40人左右;1936年增加6尺车床2 台、皮带钻床3台,工人增至60人。慎昌五金厂从1925年至1937年间,增置1台6尺车床,工人增至20人。德利顺白铁铺仍保持原状,无大变化;益丰铸锅厂营业较差,不能维持,不得不转让给义聚兴铸锅厂。义聚兴铸锅厂购进后,改为崇信昌锅厂,工人有30多人。1935年,同益公铸锅厂营业难以维持,由义聚昌锅厂出资接盘,改为聚信锅厂,专经营铸锅。当时,只有义聚兴锅厂。除铸锅外并经营翻砂铸件。至沦陷前夕,有机器设备的铁工厂及小型铁工厂的工人达千余人。

日军占领时期机械铁工厂受到重创。日军侵占徐州后,铁工厂的机器设备大部份埋在地下以防掠夺。义聚昌的车床被日军发现挖出,装配成套运往济南,作为日军部队的修理厂。一直到日军投降国民政府接收,义聚昌的原有设备全部损失。义聚昌为恢复经营,1939年在蚌埠购买4部旧机床在原址复业,仍用人力手摇开动机床,工人有20余人,生产弹花机和经营修理业务。1941年徐州开始有了工业用电,工厂动力改为电力,增大、小车床6台、钻床3台,工人50多人。1945年4、5月间,化名为西村的朝鲜人强行将义聚昌、义聚兴两个工厂收买占用,付款只汇了一半,改为丸十工厂,制造炮弹,工厂增加了车床和工人。日军投降后,将未付的一半欠款以车床和铁料按原价退给义聚昌、义聚兴两厂。慎昌五金机器厂,也被日军占用,1940年迁到文亭街复业,工人有10余人。1942年前后,李加增在南马路(今建国路,下同)五孔桥西开办天德成铁工厂,有工人10余人,设备有6尺车床1台、皮带钻1台,动力初用畜力,后改用柴油机。鼎昌铁工厂在南马路新发街口营业,设备有6尺车床1台,手摇钻和老虎钳,动力为人工摇动,工人不到10人。这个时期新增的铁工厂,都是小型的,只能维持生活,根本谈不到发展。

日军占领期间,日本人开设淮海铁工厂、大和工业厂、吉福铁工厂、日产重工业工厂等铁工厂,强迫当地劳工在工厂出力干活。伪淮海省省长郝鹏举在西关永安街建立枪弹修械所(6108工厂前身),日产轻机枪1挺、步枪若干支及各种弹药,雇用工人50余人。

抗战胜利后机械铁工厂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国民政府派了接收官员接收工厂,原被日军霸占的义聚昌铁工厂被作为敌伪财产接收。义聚昌的经理高华丰,在义聚昌被强占后于1946年开办了华盛铁工厂,设备有6尺车床1台,4尺车床1台,业务只能维持,后卖给了聚兴昌。聚兴昌铁工厂由吴华章、沈少芳和刘金玉集资30股总股金750万元(法币)于1946年在义聚昌原址开办的,招收工人10人,买了8尺车床1台,6尺车床2台,从事面粉、织布、米、面条加工机械维修,1年间工人增至20多人,至1948年底,工人增至40人。1946年1月,赵洪达和史文丰集股金280万元开设聚丰昌铁货店,生产菜刀、铁锅、锅铲、剪刀等小五金。1947年1月,王竞元以2部6尺车床、1部4尺车床、1部3号立铣、1部平铣加入聚丰昌铁货店,改名为聚丰昌新记铁工厂(徐州重型机械厂前身),王竞元任经理,赵洪达任副经理,工人有百余人。


1946年间,市区相继开业了17家小型铁工厂,分别是王德钧在复兴路北头开设的利原铁工厂,工人5~6人;武庆奚在今复兴路北头开设的润德铁工厂,工人5~6人;王明庭在复兴路中段开设的立兴成铁工厂,有工人5~6人;王同达在南马路五孔桥东开设的立达铁工厂,有工人4~5人;孟贯五在南马路五孔桥东开设的恒达铁工厂,工人4~5人;张桂元在南马路五孔桥西开设的复聚成铁工厂,工人不到10人;傅惠生在南马路新发街口开设的德兴铁工厂,工人5~6人;胡庆魁在南马路开明菜市东开设的兴盛铁工厂,工人10人;陈庆丰在大坝头开设的懋丰铁工厂,工人10人;李玉堂在今中山路北头开设的义玉昌铁工厂,工人4~5人;张冠荣在庆云桥开设的兄弟铁工厂,工人4~5人;王培芝在铜沛路开设的苏豫铁工厂,工人约15人;王炳华在中山路开设的中华铁工厂,工人10人左右;赵鸿达在南马路开明街东开设的俊丰昌铁工厂,工人10多人;焦子芳在北马路开设的利生生铁工厂,工人10人左右;李龙洲在今民主路口开设的华铁铁工厂,工人8~9人;张子侠在南马路东头开设的义成电镀厂,工人10人。除这17家铁工厂外,石景星在新生里开设的建达锅厂,工人20人左右;石秀峰在南马路新发街口开设的永庆达锅厂,工人20余人;王瑞生在南马路开设的复兴恒铁厂,工人20人左右;林润鹏在中山路解放桥南开设的信康锅厂,工人20多人。

至解放,徐州有机械铁工业55户,其中机器铁工业26户、翻砂铸铁业18户、汽车修理业11户,另有金属制品业277户,全市从事机械铁工业的工人约1500多人。
免责声明:
1、本文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服务指南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世界机械网 Copyright 2012-2024 sjbl.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鲁ICP备14026224号 联系客服 Email:16933431@qq.com 投递稿件和展会合作联系客服QQ:16933431 展会群
本站由:蓬莱启源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