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俄罗斯国际工程机械技术展4日至8日在莫斯科举行,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柳工、三一重工等中国知名工程机械企业。 本届展会展位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中国、芬兰、德国、意大利、美国等世界各地的900多家国际展商,其中中国展商就超过100家。 柳工集团副总裁、柳州欧维姆公司董事长郑津告诉新华社记者,“俄罗斯是一片投资热土,随着远东地区大量基础设施项目陆续上马,对建筑机械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该集团生产的预应力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被广泛运用到国内外公路、铁路、桥梁、楼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当中。本次该公司来俄罗斯参展,宣告中国预应力产品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 在展会上,三一重工与3家俄罗斯采购商签订总额近3200万美元的采购协议,并与十余家代理商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俄罗斯大区总经理张重科告诉,俄罗斯近年来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破土动工,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这一市场充满商机。
备受关注的国内首台印染机器人登陆绍兴了。日前,绍兴海关两名工作人员来到县科创大厦内的绍兴瑞群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为一台由该公司跨国合作研发的进口印染机器人进行验放。这台技术先进的印染机器人,将引领绍兴乃至全国纺织印染行业迈向“智能印染”。
一开始就瞄准智能印花技术与装备研究的“瑞群科技”,从日本引进了知名印染技术与装备领域的专家,通过两年多时间,高灵活的印染机器人终于诞生了,并成功登陆绍兴。
这台印染机器人具有7个自由度数的机器主体手臂,能在三维空间里完成放置网版、舀取色浆、加浆、刮印、抽取剩余色浆、取走网版等一系列指定动作,是全国首台全自动印染机器人。“瑞群科技”总经理姚国伟说,公司当前的任务是抓紧组装,争取在6月底安装完毕并投入中试运行。届时,一套高6米、长30米的印染机器人将在瑞群科技2000多平方米的印花车间内进行运作。
一直沿用传统印染设备的绍兴印染产业如何应对印染机器人的到来?其研发者“瑞群科技”同时也是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单位,承担着推动全省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的重任。在中试阶段,该公司将重点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产业线上的解破和分析,以便开发更先进、更符合国内尤其是绍兴印染行业实际所需的机器人。“它的出现将有力地推动印染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同时改变印染劳动密集型的局限性,有助于推动印染行业的转型升级。”姚国伟介绍说,下一步,公司将组织“精兵强将”参与研发,预计在两年内印染机器人能实现批量生产,实现“智能印染”。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的自然灾害,都促使各国开始推动机器人在救援工作中的应用,在我国此次四川地震中,就有多款机器人投入应用。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将“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项目列入国家863重点项目,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联合承担研制,并成功研制出“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旋翼无人机”三款机器人。这三款机器人曾经被国家地震局评为“十一五”以来最具应用实效的10项科技成果之一。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沈阳自动化所科研人员迅速反应,已于20日下午组成临时搜救队随同机器人急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此外,在全球其它地区的救援机器器人的研制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当中。
日前,英国谢菲尔德机器人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训练了一群迷你机器人,这群机器人可以自主组织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些简单任务,如抓取或搬移物体。据介绍,这一研究在医疗、灾难援救和军事技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这群通过编程聚集在一起的团队共有40个小型机器人,它们采用简单的人工智能方式执行基本功能。比如说,当它们随意散落在房间里的时候,每个机器人能够探测前方是否有另一个机器人,如果前方没有,它会螺旋式向外移动,直到靠近另一个机器人,然后围着这个机器人转动,逐步靠近并最终聚集成群。这个研究团队的领导人罗德里希格罗斯介绍说:“这些机器人由电池驱动,它们有两个轮子,一个扬声器和三个麦克风。此外,尽管我们给机器人配备的定向摄像机只能查看前方,但它们还有八个接近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视机器人距离墙壁或者相互之间有多近。”
据介绍,这种机器人可被组织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投入于军事搜索或太危险和无人企及的地方的救援行动,以及旨在提高行业安全生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这群机器人没有设置内存装置和处理器,自身尺寸可被最大程度地缩小。这意味着它们将在微型医学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作为“纳米机器人”参与到人类无创治疗中来。罗德里希格罗斯很看重这些机器人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他说:“这些机器人运行起来根本不需要占用多少计算资源和内存,这一特性会为它们开拓崭新的应用领域。比如说在生物医学方面,病人需要做的只是吞咽下这种机器人,它们就可以修复人体组织,还可以将药物带往人体内需要被放置的地方,甚至还可能操作外科手术。”
格罗斯介绍说,目前他所演示的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型,其目的是研究未来如何控制更大群组的机器人。将来,除了生物医学领域,机器人群还将可以被运用在野外救灾工作中,执行人员搜救、伤情诊断等一系列复杂任务,“这些还只是供研究和教学的机器人原型。但未来,这些机器人会进入应用领域。届时,它们可能会装备温度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并被送到受灾地区,搜救被困的人。一旦它们发现人的踪迹,就会将信息传送回后方的操控人员,然后我们就能派出救援队了。”
格罗斯还说,未来机器人群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降低每一个机器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量,让这些机器人不需要内存甚至程序处理器,从而可以实现微型化和智能化。此外,他还预计,在未来二十年,将会出现不需要人工充电,并且能够自己补充能量的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