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农委总农艺师张太平介绍,当前我省水稻生产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素质下降、价格上涨,造成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已不适应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推进现代省工节本的轻型生产方式。
眼下正值春耕大忙时节。5月9日,湄潭县兴隆大庙塘一派春耕繁忙景象,偌大的一块稻田,只见操作人员熟练地驾驶着水稻插秧机,一会工夫,便实现了满插。这个场景是全省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工程水稻机插秧暨抛秧现场观摩培训会的现场。
据湄潭县农牧局负责人介绍,2012年,该县水稻插秧推广面积达1.6万亩。据测算,机插秧平均亩产546.2公斤,比手工移栽增产21.1公斤,同时节约劳动力成本120元,每亩节本增效达180元。
据省农委总农艺师张太平介绍,当前我省水稻生产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素质下降、价格上涨,造成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已不适应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推进现代省工节本的轻型生产方式。
根据我省人多地少,田块小,多熟制生产,传统精耕细作等特点,我省水稻轻型栽培的技术路线为:总体上以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为主,在适宜地区发展精量机械直播和钵体苗机械有序移栽、抛栽;多数地区主要采用全喂入、半喂入联合收获形式,少部分丘陵山区采用分段收获形式;发展机械烘干、秸秆根茬处理还田和少免耕整地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精密高效施药技术、机械中耕除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
据了解,2015年我省水稻主要生产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40%,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60%、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1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45%。同时形成适合不同稻区的机械化技术模式,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形成适合我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系列装备,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形成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5年我省水稻抛秧将从目前100万亩发展到250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