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的种粮大户周小刚特别高兴,园区率先引进的一套智能测土配肥系统,已将他520多亩粮田的基本数据按田块一一灌输到IC卡上,往后施肥时,他只需将此卡插入终端电脑,就能根据每个田块土壤、作物品种等相关信息,按照“一田一配方”的要求,在3分钟内自动生成对应的配方肥。“过去通过目测和化学分析等传统方式测定土壤肥力不仅耗费很多精力,而且施肥中经常出现浪费或不足现象,如今这些难题可彻底解决了。”周小刚笑言。 采用“智慧农机”服务现代农业,这是锡山区推进农机科技创新的精彩之笔。昨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锡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11万千瓦,其中大马力、高性能农机达663台。经省有关部门考评,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之首。 早在2008年,锡山区就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稻麦生产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又围绕花卉苗木、茶叶果品、特种水产和时尚蔬菜等7大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对农机装备实现“鸟枪换炮”。“不仅要大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而且确保农业不断增产增收。”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该区按照“数量增长、性能提高、结构优化”的要求,依托建设“一村一园”,已累计投入逾1.5亿元,为7大特色农业相继购置294台田园管理机、202台喷滴灌设备和261座农产品保鲜冷库。截至目前,全区特色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已达90%以上。 由江南大学与锡山区共同打造的全市首个水产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前年在国家无公害水产品甘露青鱼主产地鹅湖镇圩厍村落户,主要担负着当地2000多亩鱼塘水产苗种繁育阶段的水温、PH值和溶氧量等的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启用至今,对于鱼塘什么时候投食、什么时候开启增氧设备等,都能及时进行自动处理或发布短信告知,因此,已被当地渔民亲切地称为“鱼塘保姆”。据权威测算,设备投用后,不仅已为鱼塘节省20%的用工成本,而且亩均为渔民增收1200元左右。 农机机械化作业的加速提档,更让农机社会化服务朝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领域不断渗透。目前,锡山区已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18家,大中型农机加入合作社的比例达60%,并已基本建立农机技术培训、维护保养和燃油保障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全区农机在耕翻、种植、植保和收获等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利用率,已分别达到91%、97%、100%和99.9%,在全国属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