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投资热、价格战、洗牌潮之后,LED行业正在走向产业整合阶段时代。金模能源网首席信息官罗百辉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下游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LED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从上游芯片、外延到中游封装再到下游应用的较为完整的LED产业链体系。中国LED产业历经了跌宕起伏的2012年后,在“市场乱象”和“政策风光”的双重局面下,迎来了2013崭新的格局。
1、珠三角LED产业地域特色明显
目前中国大陆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三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大陆LED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相关企业,也是大陆LED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产业综合优势比较明显。
一直以来,珠三角地区的LED产业都是走在大陆前列,广东省更是将LED产业列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LED产业整体竞争力名列全国前茅,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并形成了以深圳市为龙头,以广州-深圳为主轴,产业链向轴两侧辐射延伸的格局。截至目前,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国内产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LED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在罗百辉看来,珠三角地区的LED产业更趋向于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层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LED产业也逐渐形成了新的特色。即中山江门区域的企业(从传统照明企业转型而来)比较注重产品设计,产品多偏向于面板灯、吸顶灯、厨卫灯等个人家居、办公场所照明产品,外形精致漂亮且价格逐步透明化。而深圳、广州、东莞方向的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上则更偏向于模组化、智能化、人性化等方面,产品多偏向于射灯、灯管、筒灯等应用于高端商照工程类产品。
2、长三角成为中国大陆LED芯片领域最集中区域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LED上中游企业的主要集中地。最大投资开发区,环境优良,劳动力富集,因此区域内建立了众多外延芯片制造和封装企业,产业链条齐备,规模较大。拥有上海、扬州、宁波、杭州四大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代表企业有上海蓝光、杭州士兰明芯等。
过去三年,长三角地区LED芯片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主要与该地区多个城市竞相推出MOCVD补贴政策有关。其中,江苏扬州就是中国国内第一个提出对MOCVD进行现金补助的城市,吸引了包括台湾璨圆光电、厦门乾照光电、中科半导体、德豪润达等企业在扬州投资建厂。此外,上海市已经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和封装应用方面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与企业群。
罗百辉调研发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长三角还形成了以安徽为代表区域的大长三角新兴产业集群。安徽省LED产业选择从产业链上游的LED外延和芯片制造环节切入,向上游推进基板、MO源等原材料及关键设备发展,向下游发展背光源、显示、汽车及通用照明等领域封装和应用,逐步打造完整产业链。目前全省有20多个涉及蓝宝石基板材料、封装和应用产品制造的项目即将投建。并先后引进了先后引进了芜湖三安光电、德豪润达、中达电子、邦大勤上、合肥彩虹蓝光等一批骨干企业。
3、台湾产业整合趋势明显
近年来,由于产能的持续释放和市场的额尚未完全打开,台湾LED产业也面临着“寒冬”的危机,为应对行业的低迷状态,台湾LED企业开始逐步走向产业整合之路。从晶元光电收购广镓、隆达合并威力盟、三安光电入股璨圆等案例中,不难看出,台湾LED厂商并购整合趋势愈加明显。
在上游环节中,中美蓝晶和兆远的合并可谓将台湾LED材料业推入了“大结盟时代”。“新兆远”也由此成全台最大LED蓝宝石基板厂,朝全球龙头迈进。两者合并后,不仅形成了全产业链制造模式,同时规模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芯片方面,晶元光电借由收购广镓,除可减少设备投资金额外,还可避免重复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隐忧。业界预估,2013年广镓就能转亏为盈,晶电也不再受转投资之累,可以全面提升经营绩效,双方成本都降,是双赢格局。
封装方面,隆达已经基本完成产业链垂直整合,而威力盟则擅长在LED封装、照明成品的制造与销售,是中国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T5灯管供货商。双方合并后,将深化隆达与中电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双方在台湾地区LED照明市场的原有优势。
与此同时,台资企业也积极在大陆合资设厂,希望借助大陆的资金和市场容量的优势,扩大自身市占率和利润。
在经历投资热、价格战、洗牌潮之后,LED行业正在走向产业整合阶段时代。罗百辉认为,2013年LED市场将迎来更残酷的竞争和厮杀,同时行业发展也将更趋理性,中国LED产业格局也将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与变化。
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专家预测,未来10-20年将是电子废弃物增长的高峰。由于缺乏正规回收渠道,二手市场成了废旧电子产品的主要去向。但二手电子配件翻新后当全新零件贩卖几乎是行业内的行规,再加上监管缺失,形成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黑洞”。工信部发布的《旧电器电子产品流通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实施,或对废旧电子回收处理产生积极影响。
电子废弃物或迎来增长高峰期
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主要包括各种使用后废弃的电脑、通信设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子电器产品。
如今人们废弃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卖了不值钱,扔了又可惜,电子垃圾该如何处理成了难题。那么何为电子垃圾?废旧的数码相机、坏掉的手机、过时的MP3、报废的电脑……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大家在享受这些产品带来的便利时,电子垃圾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数据显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也快速增长,未来10-20年将是电子废弃物增长的高峰。
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市民更换电子产品较频繁,而之前被替换掉的电子产品因为卖了不值钱,扔了又可惜的缘故,所以一小部分市民将不用的电子产品卖给二手商贩,大多数市民选择将它们放在家里。
但是普通家电的使用寿命是10-15年,超期服役的家电技术指标会严重下降,家电功能达不到标准,甚至造成漏电、失火等事故,更主要的是家电内部的有害元素会随着家电老化程度的增加逐步泄漏。而且,有资料显示,废旧家用电器中主要含有6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如果将废旧电子产品作为一般垃圾丢弃到荒野或垃圾堆,其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渗透污染土壤和水质,经植物、动物及人的食物链循环,最终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对之进行焚烧,又会释放出二恶英等大量有害气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电子垃圾越来越多,给民众造成了困扰,对环境及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废旧电子产品暗藏回收“黑洞”
目前国内电子垃圾缺乏正规的回收渠道,其中,二手市场是电子废弃物的主要去向,由此也形成了一条废弃电子回收翻新后当全新零件出售的黑色利益链条。
以废旧手机为例。据从事二手手机生意的人士透露,二手的手机翻新再卖,利润很高,若回收的手机外观较新,商家会配套包装,当新货卖。而外观较旧的手机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寄至广州、深圳等地翻新,而这些翻新手机的质量根本没有保证。废弃手机及配件如果流入二手手机商贩手中,翻新后再销售,翻新过程中失去价值的零部件和外壳将被商贩随意丢弃,还有一部分废弃手机的小作坊在露天提取贵金属,会将残液直接倾倒,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虽然国家有规定,旧货市场回收手机时要登记,但是事实上这只是空头规定,真的想回收手机,只需网上发个帖子,街头竖个牌子就可以进行回收。而且除了这些渠道外,市民也找不到其他专门回收电子垃圾的回收点。
从2011年起,我国正式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实施范围覆盖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电脑等,但手机尚不在列。而且政府没有推行电子垃圾的分类,灯管、电池等回收之后,没有部门愿意处理,对市民来说如果交给专业公司处理,还要交处理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随便丢或者卖给二手商贩更省事。就因为监管的缺失,导致如今废旧电子产品暗藏回收“黑洞”。
监管空白待填补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主导,手机生产企业参与,建立专门处理废旧手机的企业,通过健全的体系对废旧电子进行回收,将产品及配件中的金属加以提炼、加工及再利用。
政府需要建立电子垃圾回收网点,运用政策手段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办法,设立集中回收电子垃圾的网点。具体来说,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废旧电子产品市场及二手家电市场的监管,实施电子垃圾回收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对正规电子垃圾回收企业进行补贴或给予税收减免;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加工、销售电子垃圾的商家及个人。
商务部近日发布了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旧电器电子产品流通管理办法》,届时,市场上流通的旧电器电子产品将获得不少于三个月的免费保修服务,并对经营者收购和销售旧电器电子产品进行了规范要求。违反者最高会被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对于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将产生积极作用。
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应建立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和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手机回收的另一条路径是手机生产商本身。这一点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欧盟在《电子垃圾处理法》中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手机必须建立完整的分类回收复原及再生使用的系统,并负担产品回收责任。同时,还规定每部手机整机可重复使用率至少为75%,各种零组件和材质至少要达到65%,否则将限制在欧盟各成员国销售。而在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手机生产商规定。
此外,市民也要积极参与、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工作,养成分类投放垃圾、定向回收电子垃圾的良好习惯。
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sensor)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由多个传感器集合而成,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使用智能传感器就可将信息分散处理,从而降低成本。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
智能传感器的制造基础是微机械加工技术,将硅进行机械、化学、焊接加工,再采用不同的封装技术来封装,近几年又发展了一种LIGA工艺(深层X射线光刻电镀成敏膜)用于制造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一般具有实时性很强的功能,尤其动态测量时常要求在几微秒内完成数据采集、计算、处理和输出。智能传感器的一系列功能都是在程序支持下进行。如功能多少、基本性能、方便使用、工作可靠,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软件设计和其质量,这些软件主要有五大类。包括标度换算、数字调零、非线性补偿、温度补偿、数字滤波技术。
我国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研究所和大学,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末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大专院校相继报道了研究成果。九十年代初,国内几家研究机构采用混合集成技术成功的研制出实用的智能传感器,标志着我国智能传感器的研究进入了国际行列,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
Honeywell工业测量与控制部产品经理TomGriffiths的定义:“一个良好的‘智能传感器’是由微处理器驱动的传感器与仪表套装,并且具有通信与板载诊断等功能,为监控系统和/或操作员提供相关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维护成本。”智能传感器集成了传感器、智能仪表全部功能及部分控制功能,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和低的温度漂移,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简化了系统结构。
智能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中。例如,它在机器人领域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智能传感器使机器人具有类人的五官和大脑功能,可感知各种现象,完成各种动作。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传感器和仪表元器件的产品品种和质量水平,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总体水平还处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科技创新差,核心制造技术严重滞后于国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品种不全,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15年左右。
(2)投资强度偏低,科研设备和生产工艺装备落后,成果水平低,产品质量差。
(3)科技与生产脱节,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综合实力较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战略目标
到2020年,传感器及仪表元件领域应争取实现三大战略目标:
(1)以工业控制、汽车、通讯、环保为重点服务领域,以传感器、弹性元件、光学元件、专用电路为重点对象,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和产品;
(2)以MEMS工艺为基础,以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为依托,加强制造工艺和新型传感器和仪表元器件的开发,使主导产品达到和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3)以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加速产业化,使国产传感器和仪表元器件的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达60%以上。 目前,2013年春季广交会已进入第二期展期,外贸市场回暖迹象明显,不少LED企业在欣慰之余,也透露出担忧:“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国内的标准该如何与国际接轨。”据《广东LED》杂志记者了解,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充分实现国际化、与国际接轨,LED照明标准光组件全新的蚂标系统已出炉。
LED蚂标:提升国内LED企业的要价能力
谈到LED照明标准光组件蚂标体系建立的初衷,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之所以定为蚂标,一部分是受蚂蚁吞象的启发。”
该负责人详细介绍道:在LED照明产业,面对国际照明知名大厂的既有优势,并一直积极布局、加强标准制定,试图以标准抢占市场话语权。国内LED厂家有必要携手合作、共同持续提升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并藉由模块化产品设计和产品平台,快速形成成功的产品策略与企业扩大销售的市场策略。在国内核心专利缺失的情况下,一旦国内LED企业发展壮大,实施走出去策略,专利问题将成为隐患。国内LED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如果联合起来也可以提高未来取得大厂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这就是广东蚂标的真正涵义。”这也另一方面勾勒出中国LED照明产业发展蓝图——以广东模式先试先行,引领和带动全国LED产业发展。
全新的LED照明标准光组件蚂标英文为“ANT’S”。谈到这一英文含义,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其中,‘A’代表advanced,取先进性之义;
‘N’代表union,取联合与协同创新之义;‘T’代表technology,取先进技术之义;‘S’代表standard,取先进标准规范之义。”这一蚂标含义也在另一程度上体现出LED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力图整合国内LED产业优质资源,进行协同创新,以先进的标准规范照明市场,实现由国家标准走向国际标准的发展要义。
LED蚂标定江山,企业抱团赢发展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标准的缺失是国内LED照明产业发展的障碍。从电源到成品,LED照明都没有一套标准体系,更没有强制检测认证的要求,各家企业自身现有的装备设施、各自的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市场上出现的LED照明应用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而LED照明标准光组件独创性地提出以“发光组件”为基准单元的标准化、模块化方法,立足于实现LED照明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致力于解决LED关键技术及共性问题,有效地推动了LED照明产业的健康发展。
“LED照明标准光组件蚂标标志以LED的行业属性与绿色环保的理念作为创作原点,以码字为主体将其抽象演变,在保持‘码’主体形态的同时,演变成英文字母‘LU’的组合,形式似电路板的结构,体现着电子与科技的行业特性,权威感和专业性,表现了蚂标定LED产业乾坤的雄心。”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蚂标的总体形状由蚂蚁的基本型散发,犹如抬着头的蚂蚁,团结向上,这也体现出LED企业抱团赢发展的宗旨。标志颜色采用绿色与蓝色的中间色,绿色象征着生命与活力,蓝色象征着广阔与智慧、科技,寓意着广博的包容力和创造力,用智慧创见对城市的绿色构想。
目前LED照明标准光组件应用联盟正日益壮大,很多企业已经将LED照明标准光组件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了广泛认可。随着更多的企业加入标准光组件应用联盟,LED照明标准光组件将会更进一步在市场上真正地流通开来,并将在中国LED产业发展蓝图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