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轰鸣,绿浪翻滚。“三夏”时节,沭阳县田间地头到处一片繁忙景象:秸秆还田机大展身手、水稻插秧机往来穿梭……在广袤的沭阳农村,农民不但感受到农机化作业的高效和便捷,还分享着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效益和快乐。
秸秆还田:不再是烦心事
联合收割机一马当先,滚滚麦浪顿时成为金色的麦流;秸秆还田机紧随其后,粉碎、深埋、翻整……这是笔者在沭阳农村田头看到的夏收场景。整个过程如流水线作业,一气呵成。沭阳县章集街道跃进村叶大爷高兴地说:“我家六亩地,过去麦草要清理好几天,现在一点事都不费。”
“今年夏收期间,沭阳实现机械化秸秆还田64.7万亩,还田率达到57%。”沭阳县农机局局长胡平生说。
今年以来,沭阳县大力宣传秸秆还田奖励和补贴政策,发展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新机具及其配套动力机械,推行机收、秸秆还田、机插秧等“一条龙”订单作业服务,引导农民实施秸秆还田。据了解,仅今年“三夏”期间,该县就投入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2300台,小型拖拉机配还田机1600台。
事实上,新的作业模式节省的不只是时间,还为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现在,秸秆不但可以还田变成肥料,还可以打捆变成原料。“现在打捆的秸秆,每亩地可卖100多元。”县农机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笔者。
机插秧: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育秧有机器,插秧也有机器,现在种水稻再也不受以前那个苦了!”在悦来镇大方村采访时,农民方大爷不无感慨地说:“机插秧比手工栽插、直播稻每亩可增产80公斤,价值200多块,加上每亩节约人工成本60多块,亩均可增收近300块钱。”
沭阳县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水稻插秧是农民最头疼的事情。为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沭阳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早在年初,该县就制订了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将推广水稻机插秧的目标任务以责任状的形式下达给各乡镇。
在6月14日召开的沭阳水稻机插秧推广现场推进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丁晓平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广机插秧是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必由之路。要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出发,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引领、技术指导、机制创新等措施,不断推动水稻机插秧工作向纵深开展。
为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沭阳县在省市两级财政补贴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累加补贴插秧机,步进式再补3000元一台,乘坐式再补15000元一台,实行全县普惠制;今年,全县集中育秧面积达8200亩。目前,该县已投入插秧机累加补贴资金450多万元,预计将超过500万元;全县已推广水稻插秧机1042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153台。据了解,今年沭阳机插秧面积将超过80万亩,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农机合作社:“两难”变不难
“宏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吗?我是李恒镇平北村的徐艳啊,这次农忙我在厂里走不开了。我家的三亩水稻就请你安排插秧机栽插行吗?”“你放心吧,不要一个小时就能把你家水稻插完。”这是在沭阳经济开发区针织厂上班的农民徐艳打给邻近的一家农机合作社的电话。
往年一到“黄金铺地、老少弯腰”的农忙季节,很多在县经济开发区或乡镇企业工作的工人,就会因为请不到“农忙假”而犯愁,有的甚至会不辞而别,既打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用工计划,又增加了往返开支和种田成本。
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农忙季节乡下城里两头跑的问题,沭阳以“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的目标,按照“规范化、专业化、保姆化”的标准,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扶持、拓宽服务”等形式,抓好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为农户提供“订单作业”、“合同服务”、“保姆式作业”等服务,并向现代农业工程、高效设施农业、现代花木园艺等领域拓展,不断提升合作社的服务水平。
该县沂涛镇针对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时,出现的价格不稳定,操作规范不统一等现象,专门要求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责任、统一操作规范、统一合同模式。
“规范运作,杜绝恶性竞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农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农机合作社更好地健康发展”该县农机局办公室主任张述超说。
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20家,其中三星级3华,目前正在申报4星级3家,3星级8家,入社社员2650人,服务农户6万多户,作业能力达150万亩,合作社资产总计6080万元,今年农机服务总收入预计将超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