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炼生产调度会议上获悉,该公司王龙坡罐区原油直输“心脏泵”又一次经受住了高盐、高含水率原油的特别考验,实现了自2010年11月25日开工以来,连续407天安全平稳供料,破解了同类关键设备完全国产化的难题,创造了同类型国产机组的新记录。
打破常规弃“洋货”
原油由罐区远距离直输至炼油装置,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比传统工艺相比,减少了中间原料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同类型工艺中,大都采用了进口机泵,以确保炼油装置供料的100%可靠。长炼改扩建800万吨炼油装置,打破常规弃用“洋设备”,由两台国产化大型泵作为800万吨常压装置的进料泵。该泵的额定流量1100M3/h、扬程300m、电机功率1400 Kw,在距离炼油装置3700米的王龙坡原油罐区开泵后,原油由直径500毫米管道直接进入到装置。在装置设计及设备选型过程中,存在着国产、进口和一台国产、一台进口泵的三种方案,进口设备价格昂贵,配件及维护维修很不方便,经过再三权衡,长炼采用了全部国产设备,这在国内同类型装置还是第一次。 “原油直输泵素有炼油装置‘心脏’之称,一旦机泵出现异常,必须在100秒内成功切换,否则,常压及其后续装置将被迫停工,”长炼机动设备主管高级工程师总部技术专家田兰明面对这种情况,既倍感压力、又充满信心:“采用完全国产设备,只要用心,没有办不成的事”。在压力面前,长炼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破釜沉舟啊!
消化创新解难题
变压力为动力,一心扑在生产现场,成为了所有直输泵攻关小组成员的一致做法。自2010年8月机组进入到安装调试阶段开始,攻关组成员将直输供料泵的各项性能指标,详细分解成为了电机100%稳定、震动监控100%准确、流量调节100%到位、超压连锁100%灵敏和换泵100%及时等“五个100%”,对生产厂家的设计参数和指标进行优化与调整,详细掌握机组的每一项性能。
王龙坡原油罐区大班长雷祥云,像母亲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每天盯在现场,测准“心电图”,详细掌握机泵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运行后,先后完成了泵轴向和径向震动超标、机泵切换等6项技术改造,然而,轴承箱温度仍然出现了较大范围波动。油品处设备科长陈立与钳工一连几天吃不下饭,通过对轴承箱回油孔、过滤器等细小部件的观察,终于找到了问题点,经过对这些部件的反复试验与改造,终于解决了润滑油回油不畅致使轴承箱温度不稳定的问题。在2011年5月4日的技术攻关专题会上,田兰明说:“只要我们盯住了任何细小的问题,找到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国产泵同样可以开出进口泵的水平来”。
一年多来,他们先后完成了对罐区相应工艺流程优化、机组及控制程序优化等三大类问题17项,实现了一边摸索、一边技改、两台泵交替切换的良性循环,使机组各项运行指标全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在前不久召开的技术攻关总结会上,油品处副处长何清说:“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是搞好机组运行的关键,我们有了扑下身子狠抓技术创新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国产设备同样可以做到100%可靠”。
系统操作保平稳
原油及原料油性质变化是影响直输泵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确保罐区原因性质的基本稳定,成为了长炼王龙坡原油罐区操作的重点。首先,他们实行了全员竞聘重新上岗,让责任心强、技术过硬人员走上主要生产岗位,彻底打破了罐区与司泵之间的界限,全部推行了系统操作。其次是建立了罐区收付油与机泵参数变动的联运机制,油罐加温、脱水等8项工艺参数指标,责任到人到岗,提前预告预知,从生产部门到岗位操作员工,都了如指掌,为跟踪优化奠定了基础。三是在各操作班组之间开展了“放心班组”竞赛活动,鼓励员工争当系统操作员,一月一演练,大大提高了员工处理突性问题的能力。2011年12月28日晚9:30左右,仪长原油进入到了王龙坡6#原油罐,车间带班干部乐文清与操作人员到现场查看收油情况,及时发现了原油性质严重差异,经化验分析,原油中盐含量是正常值的6倍、含水率是正常值的5倍,乐文清及时组织人员将付装置原油立即改为了备用的5#罐,按应急预案处理,仅用3分钟时间就解决了原油品种的切换。在公司生产部门安排下,重新制定了特殊原油的处置办法,至今年元月4日,直输泵运行7天,完全适应了性质变化了的原油,从而确保了向炼油装置的平稳供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