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国产首台载重量达300吨的电动轮自卸车在湘电集团下线。5月28日,一种起重量3200吨,起重力矩82000吨米的世界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在中联重科研制成功;一天后的5月29日,一种具有更大起重能力的履带式起重机又在三一昆山产业园成功下线,它的最大起重量达3600吨,最大起重力矩达86000吨米。6月15日,世界最大容量的三相组合式发电机变压器在衡阳特变电工研制成功;就在同一天,南车株机自主研制的A型地铁车辆在深圳地铁一号线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车辆。
湖南装备制造业正凭借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夺取一个个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高点。
从“神州第一吊”到“世界第一吊”
世界上各种工程建设的大型化趋势,使其配套设施和构件的重量不断增加,进而引爆超大型起重设备的需求。然而在2005年以前,我国还只能生产150吨级以下的履带式起重机,国内150吨~300吨级中型履带起重机市场90%以上被日本企业垄断;400吨级以上大型履带起重机市场,则被德国利勃海尔等企业垄断。近几年湖南企业在这一领域集中发力并节节取胜。中联重科2006年研制成功600吨履带起重机,2009年又成功开发1000吨履带起重机,目前已形成了50吨到3200吨全系列产品。与中联重科比肩前行的三一重工也是硕果累累,2006年5月,“神州第一吊”SCC4000履带机研制成功,2007年12月,“亚洲第一吊”SCC9000履带机下线,今年5月,号称“世界第一吊”的SCC86000TM履带机研制成功,公司用5年时间走完了从“国内第一”到“世界第一”的路程。更具戏剧性的是,5月29日和30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分别研制成功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超重机的新闻先后刊登在《湖南日报》显著位置,中联重科创下的“世界纪录”,仅仅保持一天就被三一重工打破。太短的间隔,引起人们“到底谁是世界第一”的莫名惊诧。
“大车”从进口到出口
有人说中国最小和最大的汽车都是湖南生产的,最小的是价格仅2万元出头的江南奥拓轿车,最大的是湘电集团生产的电动轮自卸车。江南奥拓是否中国最小,记者无从考量,但电动轮自卸车是中国最大载重量汽车却是事实。这种湖南人称之为“大车”的庞然大物,轮胎直径高达3.75米,单台载重量达300吨,单车年运量在1500万吨·公里以上,司机要通过一道几经转折的楼梯才能进入驾驶室。它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重点突破的16个关键领域的产品之一。这种重大技术设备早在1963年就开始在国际上推广应用,目前承担着世界上40%的煤和80%的铁矿石的开采运输任务,在矿产资源露天开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湘电集团作为我国最早的电传动矿用自卸车制造商,国家定点的技术研发单位和标准制定者,他们紧追世界科技前沿,先后研制出108吨、154吨、185吨、220吨电动轮自卸车,今年5月再次攻下堡垒,成功研制出载重量达300吨的SF35100电动轮自卸车,进一步打破了国际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湘电集团已在大型矿山装备及相关产品领域获得200多项技术专利,累计为我国各大露天矿山提供近1000台套整车。 今年5月,刚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的220吨“大车”,与力拓集团达成4辆整车订货协议,从而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由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A型地铁堪比汽车中的奔驰宝马
6月15日,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重大交通工程的深圳地铁一号线全线贯通运营。贯通仪式上,湖南株洲生产的我国首个自主创新A型地铁项目车辆从机场东站驶向40.9公里外的罗湖站。南车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城轨产业首席专家杨颖兴奋地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起源于欧洲,世界高端市场历来为欧美跨国公司垄断,如今这一局面正被改变。他说A型地铁车辆就好比汽车中的奔驰与宝马,是代表地铁最先进技术的高端产品,也是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中确定的16个关键领域中实现重点突破的主要项目之一,此前,其核心技术一直为西方跨国公司所垄断。在近4年的开发过程中,杨颖所在的团队成功开发出城轨车辆用IGBT牵引变流器、变压器、牵引电动机等A型地铁车辆牵引电气系统关键部件,从而使我国拥有了地铁车辆的“中国心”、“中国脑”。
自主创新是夺取“制高点”的法宝
除上述领域之外,湖南装备制造业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高速重载电力机车、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挖掘机械、环卫机械等众多领域都在向世界制高点发起冲刺,正在一步步向世界顶尖技术逼近,自主创新成为湖南装备制造业夺取和进军制高点的重要法宝。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丹萍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湖南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已今非昔比。2010年,湖南机械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43.92亿元,比上年增长42.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了26.68%,比全国机械装备工业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目前湖南机械装备行业拥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占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62.5%),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9家(占全省46.8%)。全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R&D)达到2%,其中核心企业超过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