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发达国家身背巨额债务,被迫节俭度日,但中国外贸顺差却月月递增。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出口的超预期反弹,将当月顺差一举由前值223亿美元扩大到了315亿美元,不仅保持了年初以来贸易盈余逐月扩大的趋势,还创下了30个月来的新高。
“官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反弹及高盛全球领先指标(GLI)的企稳均表明,外需的基本面可能至少不像人们在近期金融市场动荡中所认为的那样低迷。”高盛高华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说,这反映出内需增长相对弱于外需增长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习惯性地以为,在海外市场风雨飘摇之时,内需肯定强于外需。
然而,在另一些分析师看来,顺差连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欧美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此外还有境外热钱藏身货物贸易等非真实的原因。
季节因素不足以解释顺差扩大
海关总署统计,7月出口名义额同比增长由6月的17.9%提高到20.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17%,进口同比增速由6月份的19.3%提高到22.9%,基本符合预期。在出口超预期的带动下,单月外贸顺差扩大到315亿美元,是自今年2月以来连续第5个月增长,而一季度时,贸易盈余还是负值,此后逐步由负转正,并逐月扩大,进入二季度后,升幅更是有所扩大。
乍一看来,这并无甚稀奇。因为受季节性影响,中国贸易盈余往往在年初时处于较低水平,去年一季度也出现过3月逆差的情景,而到了下半年情况就好得多。此外,去年和上月基数较低,也令7月份出口数据出现反弹。
但是,“仅凭季节性因素显然不足以将一季度的逆差转化为7月份15亿美元的月度顺差。”宋宇在一份研究报告里说,“顺差的迅速上升反映了内需增长相对弱于外需增长,表明中国经济放缓主要是国内政策紧缩(而非外需下降)的结果。”
中国内需波动大于海外
一般想来,海外市场动荡不安,经济数据表现低迷,中国经济虽然也在降温,但总是比海外好得多,为何外需相对来说会强于内需呢?
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宋宇表示,说内需弱于外需,是指二者的相对下滑程度有别,并不是说中国经济情况差于欧美。目前后者正深陷债务危机当中,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断扩张,未来危机也许还会进一步发展,而中国经济虽有回落,但并无硬着陆之虞,只是经济体的健康与否与实体经济放缓的程度是两回事,起码在目前看来,海外经济恶化对外需的增长的影响,相对而言没有中国紧缩性调控导致的内需下降的影响明显。
早前的6月贸易数据显示,由于内需减少,当月进口同比增速从5月的28.4%显著降至19.3%,经高盛季调后的环比折年增幅更是从5月的13.8%降至了-49.5%;而同期出口增速的同比与环比数在当月外需亦有放缓的情况下也有较明显下滑,但当月贸易盈余仍实现了223亿美元的顺差,较5月增长70%。
“中国实际内需增长的波动性往往大于其主要贸易伙伴,因此当中国经济放缓时,实际进口增速的降幅往往大于出口增速的降幅。”宋宇说。
而7月进口额虽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的状况下仍有增长,但野村证券认为,进口额和进口量之间的缺口仍然存在:例如铁矿石的进口额同比增了30.5%,进口量却只有6.4%的增长;钢材进口额升20.8%,进口量却减少11.4%;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额增33.8%,进口量同样是减少10.6%,这表明进口增长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并非内需的有效反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对《投资者报》强调,内外需的强弱与否很难直接对比,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和消费数据不是一个统计口径体系,二者没有可比的参照指标,只能粗略分析。
在陆看来,中国外需之所以表现还算不错,与中国的出口结构有关。“中国出口的中低端生活必需品较多,这部分产品的需求偏刚性,尤其是当发达国家经济处于较差时期,对中国中低端生活用品的需求反而可能上升,因为其消费高端商品的能力下降了。”
官方统计显示,7月劳动密集型行业延续近期上升趋势,仍是主要的出口引擎,纺织品(21.0%)和衣服(27.1%)的出口增长高于平均水平。
最近有消息称,欧盟准备用高关税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以保护本国制造业利益。海关数据显示,尽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经济数据表现低迷,但7月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同比增速从上月的9.5%一下反弹到了22.3%,为增速反弹最高的出口市场。
顺差扩大能否持续
不过,莫尼塔经济学家认为,对欧盟出口增速显著反弹的原因之一是出口企业赶在欧洲公休假前集中出货,预计8月份对欧盟出口的环比增长就将有所下降。而美国市场出口同比增速则无大的变化。若欧美经济放缓的趋势持续,中国未来需警惕出口可能面临的局部放缓风险。
陆志明也表示,如果欧美经济复苏状况恶化,对中国贸易摩擦还会加剧,甚至出现犹如2008年时的极端状况,那么所有品类的产品消费都会出现下降,届时将明显影响中国出口。
不过在他看来,目前顺差连续扩大的根本原因不在市场层面,而是欧美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
“欧美不出口高科技产品给我们,难道要我们去进口他们的纺织品和鞋子?”陆志明说,“我们最多买点他们的奢侈品就了不起了。欧美要是出口高科技产品,我敢保证中国顺差将很快消失。”他称,中国迫切的技术升级需求不能从贸易中得到满足,尽管出口商品种类庞杂,但中国仍非“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外贸顺差再大所赚也不过欧美制造企业的零头。
他预计,现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一般,中国劳动力成本则在上升,整体出口环境肯定趋向负面,尽管目前顺差持续扩大,但相信未来顺差规模会逐步收窄,全年顺差仍会较去年的1830亿美元有明显回落。
宋宇则认为,全年顺差能否超越去年还要看进一步的政策变化。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部分解释了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起码这一升值的走势将得以继续,特别是在海外资产风险扩大的情况下。
陆志明则表示,人民币加速升值与外资流入有关,而顺差是外资隐藏的一个渠道,因而顺差的增长也有被藏身货物贸易的境外热钱所夸大的因素。
|